一直以来,不少中国人都误认为眼镜是近代才传入中国的洋玩意儿,还称其为“西洋镜”。不过要是去宝昌路533号的上海眼镜博物馆看看,你就会对眼镜有彻底的新认识———2006年上海规划建设的9大科普场馆之一的眼镜馆在宝山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馆,原来中国人对眼镜的研究要追溯到东汉时期了。
上海眼镜馆由市科委、闸北区政府和宝山路街道共同投资建设,是本市首个由社区主持建设的科普场馆。
明明是网膜“倒装”结构,却演变成高度复杂的视觉器官,人眼被誉为“生物进化史上的第三大奇迹”。只可惜,大多数人并不懂得珍爱双眼,目前全球每年花在视觉损伤上的费用竟高达250亿元,上海人均眼睛消费75元。在06年开馆的上海眼镜博物馆,百余副宋朝以来的珍贵眼镜妙借声、光、电多媒体手段,为广大市民补上了关于眼睛和眼镜的“历史课”。不看不知道——原来,眼镜和我国渊源颇深。
历史记录中眼镜的雏形出现在中国。目前发掘到的最古老的眼镜,产于我国东汉末年。眼镜的“进化史”,经历了原始传说、单片单柄、双片无腿、双片单腿、双片曲腿5个阶段。最早的眼镜,度数和镜片颜色都由水晶本身质地说了算。古时候,眼镜还是地位和时尚的“代言人”,别说玳瑁眼镜和动物皮制成的镜盒价值不菲了,就是普通一副镶圈眼镜都值一匹马的价钱!
据了解,此次上海眼镜馆还专门“聘请”了两位“虚拟导游”,一位叫作“格拉西斯(Glasses)馆长”,另一位叫“爱眼博士(DrEye)”。市民在眼镜馆参观的时候,无论走到哪个展区,都会听到这对“活宝”在不停地“吵架”,不过关于眼镜和眼睛的种种科学知识也在他俩的“争吵” 中表现出来。在眼镜馆一楼,不妨试试换一双模拟“动物眼”。通过鲨鱼眼,你会发现黑暗中的许多物体忽然明亮起来,黄色的光线还特别显眼,这便是鲨鱼眼中反光球细胞的作用,这样鲨鱼在海底才能获得更多光线;通过马眼,你会以为面前站着的人都是一棵棵活动的树,原来马只有蓝绿色觉;而借助鹰眼,你会发现世界变宽了,而且远处的细节都能看得很清楚。
东汉古镜价抵快马
据介绍,创造最早的光学论著、最原始的隐形眼镜、最早的凹凸镜片、最早发现眼镜医用价值的都是中国人。
在眼镜馆二楼,收藏了数十件从东汉到民国时期的各色眼镜,尤其是三把有放大作用的单片镶嵌镜,堪称“镇馆之宝”,他们大多是从国内唯一的眼镜收藏家、考古学家赵孟江处收购的。
以东汉“单片镶圆装柄放大镜”为例,有1800余年历史,镜片都是天然水晶,当时价格抵得上一匹快马,是达官贵人的玩物。南宋和元代的眼镜更为精巧,有铜框的、牛角框的、雕花的,甚至玳瑁框的,就连装眼镜的盒子都是蛇皮做的。而深黑色的明代“茶式镜”称得上是最古老的太阳眼镜了,据介绍,戴着它直接看太阳都不成问题。
此外,眼镜馆还用三维虚拟技术,还原了在中国出土的最早、最珍贵的东汉眼镜。
在眼镜馆还能找到一副“吴良才”眼镜公司在1719年开张时制造的眼镜。据介绍,像“吴良才”这种“前店后作坊”式的眼镜公司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眼镜馆里两架锈迹斑斑的镜片研磨机和脚架点焊机就印证了早期作坊里做眼镜的历史。此外,眼镜馆还展示了阻挡强光、消除疲劳的司机眼镜,能播放MP3的娱乐眼镜等。
据介绍,这座博物馆年开放日将达300天以上,年接待能力30万人次。
相关链接1:上海眼镜博物馆 – 简介
上海眼镜博物馆位于上海闸北区宝山路的上海眼镜博物馆,面积1500平方米,分三层楼面,由眼睛的世界、眼镜光学、眼镜材料与检测、眼镜的历史、眼镜产业、眼镜的设计与文化以及培训活动7个展厅组成。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很难想像人类眼睛的背后蕴藏着这么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从讲述眼睛的进化开始,进而介绍生物进化史上的第三大奇迹。从科学家研究人眼的结构,阐述人眼视网膜采取倒装的方式,进一步说明眼睛的由来本来是进化论的难题,却成了进化论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由眼睛出现的问题引出“眼镜”的概念,进而介绍眼镜的各种功能,眼镜如何诞生、如何发展,以及逐渐形成眼镜产业,最后展示科技发展为眼镜功能的扩展创造的巨大空间
整个展馆运用了大量高科技展项和互动参与性展项,让观众在动手中掌握各种知识。个性眼镜设计室采用先进的空中透明屏幕投影技术,使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自己设计一付个性化的眼镜。
上海眼镜博物馆展馆内还展出若干珍贵的眼镜收藏。其中有明代万历年间、全玳瑁活节直腿眼镜,有古老的西洋镜,有老字号吴良才八边型眼镜等。此外还展出了《中国眼镜与收藏》的作者赵孟江先生所收藏的古老眼镜精品。
上海眼镜博物馆的建成开放,不仅可以成为推动上海科普旅游发展的新景点,而且以其丰富、详实的史料实物和生动、鲜明的表现手段,成为向青少年学生和广大市民普及爱眼护眼知识的重要科普教育阵地。
目前中国学生近视发病率接近60%,居世界第二位,人数居世界之首!与此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主要眼镜消费国家和生产国家之一。2004年,中国眼镜工业总产值超过160亿元人民币。
上海眼镜博物馆为了宣传爱眼、护眼的科普知识,为了弘扬中国眼镜产业的历史文化,在上海市科委的资助下,上海眼镜博物馆于2006年6月6日正式开馆,其馆址位于宝昌路533号,是眼镜行业的主题博物馆,全馆面积为2000平方米,其中展馆面积为1500平方米。展示内容分为《眼睛让世界更美好》、《人类眼睛的起源与进化》、《我的眼睛》、《视光学与屈光校正》、《眼睛与健康》、《你未来的眼睛》、《光学与眼镜材料的奥秘》、《眼镜发展的历史》、《制作眼镜的工艺与设备》、《眼镜百态与时尚》、《个性眼镜设计室》、《品牌眼镜的时光隧道》等四十个展项。整个展馆通过格拉西斯馆长和爱眼博士,这两位卡通虚拟人物即针锋相对、又辩证统一的辩论、争执,生动、有趣地串联起整个展馆的内容,既让人忍俊不禁,更引人思索、发人深省。
相关链接2:全国其它地区的眼镜博物馆概况:
1、丹东市第一家眼镜博物馆2002年开业。由丹东市金冠眼镜公司开办的这家眼镜博物馆,展示了明末清初以来眼镜的演变过程及发展历史,真实地再现了中国眼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丹东市的眼镜博物馆位于丹东市新安步行街的金冠眼镜公司元宝分公司内。
2、迁安眼镜爱好者办私人眼镜文化博物馆 收藏55件展品: “元朝牛角圈黄铜包梁水晶老花镜”、”明朝铜质龙形梁折叠腿玳瑁圈茶晶平光镜”、”清朝全玳瑁镜架水晶平光镜和手工丝绣带穗镜盒”……在河北省迁安市刚刚成立的眼镜文化博物馆里,55件精致的展品向人们讲述着从元代到清代眼镜发展的历史故事,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引人驻足观看. 刚刚开展的这家”眼镜文化博物馆”位于迁安市商业广场,为今年44岁的孙沛文创办。二十多年苦心经营眼镜的同时,孙沛文走上了眼镜收藏之路。孙沛文把自己的多年收藏认真整理,确定年代,拍成图片,写上文字说明,投资10万元装修了一间40多平方米的展室陈列起来。在陈设着”古董”眼镜的展室中,还留有一块空白展区。孙沛文说,下一步还要把近现代的单光、双光、变焦等科技含量高的眼镜也展览出来,让人们体会眼镜的功能从让人看得清到看得好的演变。据悉,这是河北省成立的第一家私人眼镜文化博物馆。
3、杭州眼睛博物馆:杭州眼镜博物馆:位于延安路238号三楼,由杭州大光明眼镜有限公司出资兴建。该馆通过10余块展板以及近300件清代以来的皇家眼镜和民间收藏的各种眼镜文物,集中展示眼镜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趋势。据相关负责人说,杭州眼镜博物馆是由杭州大光明眼镜有限公司出资兴建,该馆通过10余块展板以及近300件清代以来的皇家眼镜和民间收藏的各种眼镜文物,集中展示眼镜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趋势。藏品主要是由个人捐赠和馆主自行购买。该馆于2002年3月22日开放,距今已有7到8年的历史了。于2002年3月22日开放。开放时间:上午8:00—晚上9:00。联系电话:87035888。
4、北京首个眼镜博物馆落户煤市街:北京首个以眼镜为主题的博物馆落户煤市街.免费向市民“讲述”眼镜的往事。在位于北京宣武区煤市街西华京兆饭店一层的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聚集了同仁医院从各地搜集来的古今眼镜共400余种.不仅有明清时期的无腿眼镜.还存有眼镜的始祖——放大镜。据该中心顾问王敬贤老师介绍说.中国可算是眼镜的发源地,最早可追溯到1600年前。“从出土的文物来看.东汉初年就有放大镜了.可以放大4—5倍。”王老师说,眼镜出现后,经历了单片镜、双片无腿镜、双片直腿镜,才发展到现在所用的双片曲腿镜,并延伸至望远镜、显微镜等领域。“办这个展览,也是想让大家记住历史。”王老师说。该展览将一直持续下去,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为扩充展品量,同仁医院现已公开向市民征集老旧眼镜。
5、济南市芙蓉街上一家老字号眼镜店内展出的清末老眼镜和磨制工具深深吸引。该眼镜店在营业区辟有小型“老眼镜博物馆”,展出数十款明、清、民国时期生产的老眼镜和相关器具,让顾客们在购物的同时增长不少知识。
运动眼镜(续)树脂镜片四大豪门发展史
一副合格眼镜的生产全过程
美国眼镜行业相关标准
德国眼镜行业相关标准
眼镜行业相关国际标准
法国眼镜行业相关标准
欧洲眼镜行业相关标准
日本眼镜行业相关标准
英国眼镜行业相关标准
眼镜600年历史
眼镜的历史
中国眼镜发展史
眼镜成为奢侈品的5个特征
09年法国殿堂级手工奢侈品眼镜品牌alain mikli来到中国
全球顶级眼镜十大品牌
一副眼镜价值18万 全球最昂贵眼镜生产商瑞士LOTOS进入中国市场
办公室奢侈品之最:最奢华的眼镜
国际最大的眼镜网购网站经营的太阳镜、眼镜、隐形眼镜之外的品种大全
中国眼镜行业门户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