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分离各条血管和支气管
患者为一名65岁男性,CT检查显示,患者的右肺下叶背段,有一处约12*15.6mm混合密度磨玻璃结节灶。为了最大程度地切除病灶,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正常肺组织,山东省胸科医院胸外科金锋手术团队决定行肺段切除术。但手术的难度比较大,手术中需要准确掌握右肺支气管、动脉、静脉血管、病灶位置等信息,因此亟需清晰呈现右肺动静脉支气管和病灶准确位置的全息影像。
传统的方法是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CT的胶片后,在自己的脑中重构出有关肿瘤、血管、气管的三维信息,但是这样的信息不完整也不连续,仅仅依靠想象很难准确、真实地还原肺及肿瘤的真实结构。所以手术中需要依赖主刀大夫的经验及术中临时应变和救急的能力。
手术时间不可控,安全问题和病患术后康复效果,也因为手术方案术前获取信息的不完整而存在隐患。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患者肺部肿瘤与肺部血管及其他重要脏器的密切关系,金锋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将影像更加立体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精准分离出各条血管、支气管,保证既能准确无误地切除癌变组织,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住肺部功能。
戴上MR眼镜,患者身体变透明
手术前将患者的三维重建影像输入MR眼镜数据库,手术过程中金锋通过佩戴MR眼镜,将患者的三维可视化图像提取出来,并融合到患者的身上,与病灶重叠显示在一起,通过图像调节,患者病灶附近的身体如同透明。同时通过网络连接,电脑等显示屏幕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医生MR眼镜的第一视角,这种虚拟图像和真实身体虚实融合,保证了创伤最小基础上的病灶结构的最大化暴露,有透明组织器官的效果,更加有利于手术医生对患者手术部位的肿瘤、血管、气管等组织的精准解剖和了解。
“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均得以提升,提高了手术效率,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金锋介绍,混合现实技术开创精准外科新模式,医生得以全面观察病灶细节,深度挖掘影像信息,规划更加安全合理的手术方案,实现术中导航模拟,医生精准定位病灶,降低手术风险;混合现实具有的立体、逼真、动态等特点,为手术过程的演示、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病情和手术方式等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够使患者清晰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减少医患纠纷。
胸医名家
血管、支气管影像立体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精准定位肺部病灶……前不久,这科幻般的一幕在山东省胸科医院上演。山东省胸科医院胸外科金锋团队术中使用MR混合现实技术,完成一例“复杂单孔胸腔镜下S6肺段切除手术”,开启医院精准外科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