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镜片产品出现于上个世纪50年代,1990年后进入我国,因为其具有安全性、质量轻、美观舒适等优点,迅速所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树脂镜片在市场上的应用比例已经远远超过玻璃镜片,市场占有率超过了90%。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树脂镜片生产国和出口国。
在日前刚刚结束的树脂镜片首次国家监督抽查活动中,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80家企业的80批次矫正用树脂镜片进行了抽查检测,结果显示,有15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合格率达到了19%。检测机构透露,市场上树脂眼镜镜片的整体质量状况,可能比这个数字还要低。那么,树脂镜片都存在哪些质量问题?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每周质量报告》视频:树脂镜片质量调查
顶焦度偏差大易引发视疲劳
顶焦度偏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度数,是衡量树脂镜片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标称575度的近视镜片,经检测,实际度数为600度,其偏差为国家标准规定允差(正负12度)的2倍。而在对其它样品的检测中发现,有一家企业生产的树脂镜片,其球镜顶焦度偏差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允差的8倍之多,被判定为严重不合格产品。
检测人员表示,顶焦度偏差较大的眼镜,会导致眼部肌肉紧张,眼球胀痛,引起视疲劳。长期佩戴还会产生恶心、呕吐现象。特别是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的眼睛伤害巨大。
虚标折射率让消费者花冤枉钱
折射率的高低与树脂镜片的性能没有直接的关系,主要决定着镜片的薄厚程度,进而影响舒适度,是强制性标准规定必须标注的重要指标。但是在目前的树脂镜片市场上,折射率和价格却有着很大关联,高折射率的镜片因为更薄,戴起来更舒适,价格都在1000到2000块钱左右,中折射率的树脂镜片500块钱左右,而低折射率的镜片仅200块钱左右。
目前市场上的树脂镜片以1.499的低折射率、1.56和1.60的中折射率为主,1.67以上的高折射率树脂镜片用量比较少。此次检测的部分树脂镜片样品上标称的折射率都在1.56至1.60左右,但检测发现,有7组样品的折射率项目不合格,部分标称中高折射率的树脂镜片,实际上折射率只有1.50左右,甚至更低,这样的产品无形中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
色散系数不合格误导消费者
与树脂镜片折射率项目“虚标”类似,还存在着色散系数的“虚标”现象。色散系数是体现树脂镜片成像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直接决定着镜片的清晰度。一般来说,色散系数越高,镜片成像清晰度越好。但检测发现,有4批次树脂镜片色散系数项目不合格,而且标明的色散系数都与实际数值差距比较大。
其中,一个样品镜片标注的色散系数是38.5,而实际上经检测只有34.6,偏差达到了10%,远远超过了标准规定的正负4%允差的要求。检测人员表示,这将严重误导消费者对镜片清晰度的理解和选择。
15家企业15批次产品不合格
据了解,树脂镜片在外包装上必须标示顶焦度、直径、折射率、色散系数、光透射比等性能项目及参数,以方便消费者了解质量状况。但是经检测发现,顶焦度、折射率、色散系数等项目存在着普遍的“虚标”问题,样品实际性能与标注严重不符。而与虚标现象同时存在的,是部分项目“不标”现象,个别样品镜片甚至连厂名厂址和生产许可证号都没有标注,按相关标准,也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最终,国家质检总局通过对全国80家企业的80批次产品抽查送检后发现,其中标称为镇江奥神光学有限公司、江苏奥尔帝光学眼镜有限公司、浙江东方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的15批次树脂镜片分别被检出折射率、色散系数、光透射比、标志等项目不合格。其中丹阳市奔驰眼镜厂的一款树脂镜片顶焦度偏差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8倍,属于严重不合格产品。
高端生产技术和产品仍是短板
专家分析认为,尽管我国树脂镜片生产的摊子铺得大,但缺乏高端生产技术和产品。据了解,目前树脂镜片原料和加硬加膜的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高端产品所采用的加工技术也来自国外。不少国内厂家自身生产技术的低端严重降低了树脂镜片的质量可靠性,部分企业“标高”折射率导致产品不合格的背后,折射的其实是生产技术能力不足的事实。此外,生产管理和出厂检验的能力欠缺更是导致树脂镜片不合格难以避免的因素。
未来如何让更多质量优良的树脂镜片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专家认为,在逐步提升我国生产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同时,应在厂家自身生产、管理和检验上严格把控,尤其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全球树脂镜片最大生产国的称号注入更多优质内涵。